请输入关键字!
2024-11-18   星期一   农历十月十八   立冬 立冬
苏绣(无锡精微绣)
项目序号:317
项目编号:Ⅶ-18
公布时间:2008(第二批)
类别:传统美术
所属地区:江苏省
类型:扩展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无锡市
保护单位:无锡市民间艺术博物馆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无锡市
  
  江苏无锡是苏绣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无锡刺绣又称“精微绣”,据汉代刘向的《说苑》记载,早在两千五百多年前无锡就已出现刺绣服饰。明代中叶,俞氏创制的堆纱绣因巧夺天工而被选为贡品。清代无锡精微绣得到进一步发展,创造出了“闺阁绣”、“切马鬃绣”、“堆纱绣”、“填色稀铺法”、“乱针绣”等独特的技法。20世纪80年代初,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双面精微绣”,成为举世公认的优秀艺术品种。
  无锡精微绣的艺术特色极为突出,它卷幅微小,造型精巧,绣技精湛,往往能在很小的画面内绣制人物、场景、文字、图案等,呈现出所谓“寸人豆马,蝇足小字”的奇观。与一般双面绣相比,精微绣的技艺要求更高,难度更大,在用料、用色、用线、用针上更加讲究。它要求刺绣艺人不但绣艺高超,而且还具备较高的艺术素养。艺人绣制精细局部时,要将一根丝线劈成八十分之一,有时人物头部只有绿豆大小,五官无法用笔墨勾勒,艺人需手眼相通方能绣成。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无锡精微绣与书画紧密结合在一起,焕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精微绣艺术是中国最早在理论上得到总结的刺绣品种,清代即出现重要的理论著作《绣谱》对之进行论述。它体现着中华民族悠久的服饰文化和日用装饰文化,深为文人雅士及国内外艺术爱好者、收藏者所珍爱。
  在社会发展变革的过程中,受工业化、外来文化及过度商业化开发的冲击,无锡精微绣正逐步萎缩,业内人才大量流失,传承困难,后继乏人。这一优秀的民间工艺已处于濒危状态,亟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保护。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3-1239
姓名
赵红育
性别
出生日期
1958.04.30
民族
类别
传统美术
项目编号
Ⅶ-18
项目名称
苏绣(无锡精微绣)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Ⅶ-18
项目名称
苏绣(常州乱针绣)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常州市
编号
Ⅶ-18
项目名称
苏绣(扬州刺绣)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扬州市
编号
Ⅶ-18
项目名称
苏绣(南通仿真绣)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南通市
编号
Ⅶ-18
项目名称
苏绣
类型
传统美术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