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镇江市
扬剧原名“维扬戏”,俗称“扬州戏”,流行于江苏省的扬州、镇江、南京等地和安徽省的部分地区,此外在上海也有扬剧的演出。扬剧以扬州民间歌舞小戏花鼓戏和苏北民间酬神赛会时由男巫扮演的香火戏为基础,吸收扬州清曲、地方民歌小调等,逐渐形成一个独立的戏曲剧种。20世纪初,进入上海、杭州等大城市,20世纪五六十年代,扬剧趋于繁荣,镇江、南京、扬州的扬剧演出盛行一时,形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
扬剧的唱腔音乐属于曲牌体,主要由花鼓戏音乐、香火戏音乐和扬州清曲以及小唱三部分组成。其伴奏乐队有文、武场之别,文场主要使用主胡、正弓、琵琶、三弦、扬琴、笛、唢呐等丝竹乐器,武场主要使用板鼓、大锣、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器。
扬剧的脚色行当虽有生、旦、净、丑之分,但区别并不严格,演员戏路较宽,在唱腔上也只分男腔、女腔。各行当的表演多借鉴吸收昆剧、京剧等的程式,但始终保持着花鼓戏朴素、活泼的特点,生活气息浓重。扬剧传统演出剧目达四百多种,其中影响较大的有《玉蜻蜓》、《珍珠塔》、《审土地》、《绣符缘》、《王昭君》、《闹灯记》、《三戏白牡丹》、《命妇宴》、《樵夫与画女》、《鸿雁传书》、《百岁挂帅》等。
近十年来,由于受到现代社会多元文化的冲击,人们的审美观念发生变化,导致扬剧观众减少,演出市场萎缩,生存艰难,在此情势下,有必要制定措施,加强对扬剧的保护扶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