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12-19   星期四   农历冬月十九   大雪 大雪
吴歌
项目序号:22
项目编号:Ⅰ-22
公布时间:2006(第一批)
类别:民间文学
所属地区:江苏省
类型:新增项目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保护单位: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管理办公室(苏州市文化研究中心)
申报地区或单位:江苏省苏州市
  
  吴歌是吴语方言地区广大民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发源于江苏省东南部,苏州地区是吴歌产生发展的中心地区。吴歌口口相传,代代相袭,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吴歌源远流长,《楚辞•招魂》即有“吴蔡讴,奏大吕些”的记载。宋代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时将吴歌编入《清商曲辞》的《吴声曲》。明代冯梦龙采录宋元到明中叶流传在民间的大量吴歌,辑录成《山歌》、《挂枝儿》。清代是长篇叙事吴歌的成熟繁荣时期,经书商刊刻、文人传抄和民间艺人的口传,保存了大量长篇叙事吴歌。
  “五四”运动前后,北京大学发起了歌谣运动,《晨报副镌》于1920年起连载吴歌,其后陆续编辑出版了《吴歌甲集》(顾颉刚)、《吴歌乙集》(王翼之)、《吴歌丙集》(王君纲)、《吴歌小史》(顾颉刚)等。20世纪80年代以来,又辑成《吴歌丁集》(顾颉刚辑、王煦华整理)、《吴歌戊集》(王煦华辑)、《吴歌己集》(林宗礼、钱佐元辑),大量吴歌得到搜集、整理和研究。特别是长篇叙事吴歌的发现、挖掘和“中国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歌谣卷的编纂出版,使大量的吴歌得到了抢救性的搜集和保存。进入21世纪,有关部门又编辑出版了《中国•白茆山歌集》、《中国•芦墟山歌集》、《吴歌遗产集粹》和《中国•吴歌论坛》等几百万字的吴歌口述和研究资料。
  吴歌以民间口头演唱方式表演,口语化的演唱是其艺术表现的基本方式。吴歌是徒歌,在没有任何乐器伴奏的情况下吟唱。其类型大致有引歌(俗称“歌头”,长篇叙事歌称“闹头”)、劳动歌、情歌、生活风俗仪式歌、儿歌和长篇叙事歌等几种。刘半农为顾颉刚的《吴歌甲集》作序说:吴歌的意趣不外乎“语言、风土、艺术三项”,而“这三件事,干脆说来,就是民族的灵魂”。吴歌不仅是吴语地区至今仍然存活在民间的口头文学形式,具有一定的认识价值(社会、历史、风土、世界观等)和审美价值(艺术),而且也是研究方言的珍贵资料。
相关传承人
编号 姓名 性别 出生日期 民族 类别 项目编号 项目名称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01-0017
姓名
杨文英
性别
出生日期
1948.03
民族
汉族
类别
民间文学
项目编号
Ⅰ-22
项目名称
吴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
编号
01-0016
姓名
陆瑞英
性别
出生日期
1932.05
民族
汉族
类别
民间文学
项目编号
Ⅰ-22
项目名称
吴歌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苏州市
相关项目
编号 项目名称 类型 申报地区或单位
编号
Ⅰ-22
项目名称
吴歌
类型
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
江苏省无锡市
编号
Ⅰ-22
项目名称
吴歌
类型
民间文学
申报地区或单位
上海市青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