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输入关键字!
2024-05-18   星期六   农历四月十一   
论坛
2024.01.11
中国思想对礼、俗的关注始于2000多年前,而且是一个高度成熟、持续的传统。但在晚清礼教批判的背景下,现代学术史中的礼俗研究始于以俗释礼与俗的上升,这一开端引发出两个发展方向:一方面是现代民俗学更彻底地解构礼的神秘性,最终使得礼、俗越出礼学视野,均成为民俗学的材...
查看更多
——以渭南师范学院大学生老腔团为例
2024.01.09
华阴老腔孕育、形成、发展壮大于关中平原东部、西岳华山脚下的华阴市岳庙办双泉村,是陕西较为古老的戏曲剧种之一。华阴老腔早期以皮影戏的演出形式活跃于华阴及其周边,20世纪50年代末,老腔曾被搬上大舞台。自2003年以来,华阴老腔开始逐渐脱离皮影戏的演出形式,从幕后...
查看更多
2024.01.09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具有代表性和独特价值的文化现象和表达方式。而旅游作为一种大众生活方式,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应用场景,激发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机和活力。推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对于扎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系统性...
查看更多
2023.12.28
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将尘封的历史揭示出来是中华文明探源工程进入第五个阶段的重要任务。在没有文字的新石器时代,古老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至今,记录了众多古老的民俗。以湖南苗族、瑶族古老的非物质文化遗存参与中华文明源头的文化阐释,是非遗工作者义不容辞的...
查看更多
2023.12.28
文化的传播具有共享性,非遗峨眉武术文化是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过程中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进程的现代化加快,数字媒体助力文化传播与发展的案例层出不穷,国家在文化强国建设与文化自信战略上的倾斜也呈现出一定的优势。在此基础上,非遗峨眉武术的数字化传播也逐渐面临社会...
查看更多
2023.12.25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它起源于黄河流域,后逐渐流布中国全境,为多民族所共享,对我们的思维模式、审美倾向和情感体验产生了重要影响。因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和社会价值,2016年,“二十四节气——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
查看更多
2023.12.11
琵琶是中国重要的民族乐器之一,不仅具有愉悦身心的艺术审美功能,而且作为以乐会友的和平使者,自汉朝起便在丝绸之路上往返频繁,到了中唐时期一度成为巫女手中沟通天地、占卜吉凶、驱邪降魔的“法器”。钱钟书在《管锥编》中注意到“唐女巫皆能弹琵琶”的现象,但没有就此问题深...
查看更多
2023.12.07
在文化和科技深度融合的趋势下,基于数字技术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采集、存储、管理、展陈到传播诸环节的应用实践,以非遗数字化工作流为切入,从传播利用角度对非遗保护基础资源数字化建档成效进行反思,审视其在内容生产与“用户思维”、行业标准与“过程描述”、展陈理念与“主位...
查看更多
2023.12.07
人工智能、虚拟现实、云计算等新兴技术正在改变信息与知识传播的方式,渗透并影响着当代人的生活与思维方式,也将与人类文明的走向密切相关。作为人类文明产物之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面临挑战与机遇并存的复杂局面,需要应对生存环境和价值观念的巨变,同时也与人类对于文化多...
查看更多
2023.12.01
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成得益于人类知识共同体的持久发育,当下日益发达的信息科技为二者同时带来了挑战和机遇。深入认知数字文化遗产事业的未来愿景,需着眼于知识共同体理念,阐释知识共同体的发育与文化多样性的生成、知识共同体理想与数字文化遗产事业的关系,审视知识共同体愿景...
查看更多
查看更多